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景漂”追梦陶溪川
从创业之初手中仅有9000元,到集市摆摊、入驻邑空间,再到成立自己的公司、作品深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消费者的青睐,封学芳一路“打怪升级”,并收获了爱情、友谊。在她看来,陶溪川就是年轻人的造梦空间,“一群年纪相仿的创客,因为陶瓷在景德镇结缘,通过努力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详细]
-
湖北宜昌精准扶贫补短板 携手同心奔小康(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看病有医保 上学有资助 走进宜昌市兴山县榛子乡板庙村,刚脱贫的村民高士军和妻子郑启凤在田间忙着采摘辣椒。据宜昌市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统计,2020年春季学期,已资助像郑来全这样常住宜昌在外地上学、外地户籍在宜昌上学、宜昌户籍在外地上学的贫困家庭学生1万余人。[详细]
-
西藏白朗县的科技种菜致富路
依靠科学种植,石达的蔬菜大棚每年纯收入达3万元。走进位于白朗县觉如村的日喀则珠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博览园,温室大棚里瓜果飘香,农展厅里立体种植、无土栽培等现代农业技术一览无余。2017年3月潘多来到博览园工作。挂断电话,普琼转身走进了大棚。[详细]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一地生四金 盘活绿资产
黄甲镇三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倪行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村里发展特色农业,并打造三新村香菇品牌,注册国家“桔梗地标”正在受理中。[详细]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查干湖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4亿元,主要以查干湖为中心,通过哈达山水库引松花江水源进入查干湖,使新庙泡、查干湖等湖泡实现生态补水目标,形成动态循环水系。泛舟绿波上,玉龙水道曲径通幽,芦苇摇曳……水活了、鱼多了,松原市在查干湖生态建设上下功夫,规划建设了一系列生态景区。[详细]
-
“给村民的承诺要一个个兑现”——江苏常熟蒋巷村描摹现代化新农村的现实模样
“文明绿色健康家庭”“蒋巷好村民”“优秀新蒋巷人”“十佳好婆媳”……多年来,蒋巷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得到村民的热情响应。[详细]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神山村“神奇”何在?——井冈山深处觅答案
第一个做淘宝店、第一个开通微信收款、第一个开快手账号……相比彭张明,他的“发小”左春仁更早嗅到神山村的商机。2018年,彭展阳担任神山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村民成立神山村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好客神山乡村旅游有限公司,实现了村民和村集体同步增收。[详细]
-
小岗村办起新产业 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从大包干纪念馆到“当年农家”景点,小岗村先后组织了50多个建设项目,通过承包、租赁、合作等方式,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小岗村的“90后”,今年已是周地帅种地的第四个年头。周地帅说,自从有了新农机,种田效率高了不少。像周地帅这样,经营50亩以上土地的“新农民”,小岗村有20多户。[详细]
-
吉林辽源推进东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 抓实源头治理 重现碧水清波(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2018年,辽源市启动雨污管网分流改造项目,计划改造雨污管网73公里。6公里长的回水管线把东辽河水反调仙人河上游,“我们还在仙人河全线设置复式河槽,通过引水补水,保持河道水质长期稳定。”今年,不少村民加入进来,辽河源附近的“秃头山”渐渐绿了起来。[详细]
-
广西发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沿海沿边区位优势 开放合作带来新气象
总部位于水口镇的广西宇峰食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黄智峰告诉记者,“受益于互市贸易的优惠政策,我们公司的凉粉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吸纳周边不少群众务工,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大家增收致富。”[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