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步往上爬 蜗牛“爬”上奔富路 ——残疾人张海军脱贫记
全媒体记者 焦宇炜 通讯员 左满菊
7月28日上午,位于祥符区范村乡的一处白玉蜗牛养殖基地,坐在轮椅上的张海军手捧着鸡蛋大小的蜗牛,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
现年43岁的张海军是范村乡杨岗村村民,患有强制性脊柱炎,不能下地走路,并被认定为一级残疾,轮椅就是他的代步工具,曾经是挣扎在“泥潭”里的贫困户。2017年,张海军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应享受的帮扶政策。虽然每个月就要去趟医院,但他不需要为医疗费发愁:“我现在虽然脱贫了,但还享受着各种扶贫政策,我有慢性病卡,看病能报销95%呢,也就是说100块钱我只用掏5块钱。”“海军虽然腿不好使,但脑子却很管用,意志力坚定,凡是他认准的事,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杨岗村党支部书记这样评价张海军。
为了彻底甩掉头上这顶贫困户的帽子,他修过鞋,开过小卖部,后来接触到蜗牛养殖项目后,张海军认为投资小成本低,而且范村乡有红薯秧、花生秧、西瓜秧、胡萝卜秧等稳定的饲料来源,随即有了养蜗牛的打算。
说干就干。2019年9月,张海军用1.2万元买来了1200只种蜗牛,在一间40平米的房子里,开启了他的养殖之路。他好学,肯钻研,只用半年就掌握了养蜗牛的技术。今年“五一”前后,张海军将蜗牛从室内搬到室外养殖时,蜗牛已繁殖至5万只。
据张海军介绍,蜗牛在合适的温湿度条件下,每两个月繁殖一次,小蜗牛从出壳到长成需要4到5个月的时间,35克到40克即算成熟,开始产卵。“需要做的很简单,每天喂一次食,让俺爸把饲料撒在地上就可以啦,每一个小时喷水一次,保持他们的生活环境潮湿……”张海军说起“养蜗牛经”滔滔不绝,“这白玉蜗牛不愁销,可以做化妆品原料,提取蜗牛原液,也可以销往饭店,每斤12块钱左右。”
“政府给我建了房,并进行了无障碍改造,我也要尽我所能,带动其他困难群体脱贫奔小康。”提起范村乡党委、政府,张海军满是感激。他准备下一步扩大规模,在院子里用彩钢瓦给蜗牛们建个冬天的“家”,再租些场地,进一步扩大蜗牛户外活动空间。“我现在的想法是,不光我一人养,全乡的贫困户、残疾人都可以加入进来,我免费提供技术。”张海军说。
责任编辑:王雨辰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开封日报、汴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开封日报社和开封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开封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开封日报、汴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开封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1-22924343